身边很多人都过了生日,一看自己,才发现也走到了十八的路口。
十八岁啊……十八岁……
十八年实在是太快了。
本以为年这种时间跨度注定是漫长的苦旅,没想到自己已经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现在。想想眼前的路似乎也成白驹过隙一般飞逝,未来的畅想似乎还很遥远,跟身边人相比,自己的能力又遥不可及,站在这个社会公认的“成年”关口,突然就产生一股紧迫感,把自己从“十八岁”的喜悦中抽离出来。

十八年的变化实在过于巨大,周围的环境环境日新月异,我所认识的、见到的、经历的各种人和事物正飞速增加,若是事无巨细地全部讲述,大概几万字也难以说尽,但简而言之,我兴许也同这发展的国家、发展的社会一同发展着。
而亲历这个人类历史上发展最迅猛的时代,或许也造就了我如今具有特质的性格:文化观念的巨大变化使得我很难以一个感性的认知来看待事物,而只能用死板的理性消解生活中的苦难,把自己放在舒适圈里,用黑色幽默来度过人生。而如今我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趋于固化,或许这样的特质会伴随我走过人生剩下的约莫五分之四的时间。
而说到成年……
我人生中第一次对“成年”这个概念有亲身的体会,是在十六岁。
我所在的地域文化中,以十六岁为成年标准。那个时候,同龄人大多设宴请客,身边长辈也以十六岁为“长大了”的象征,大概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,十六岁便意味着远离家庭,自寻出路,虽然时代变革,但是观念仍然保留了下来。
不过,尽管大多数人都在十六岁生日时大摆筵席,当时的我对这个所谓的“成人礼”却没什么兴趣。一来,这种耗财费力的面子工程我一向都不感兴趣,花这些钱还不如拿来给自己提升生活品质。
二来,十六岁就把一个还在象牙塔里的中学生当成“成年人”,或许还是太着急了。甚至随着年龄增长,我越发觉得自己离这个标准还很遥远。
我的双脚还没踏出校园的关口,纷繁复杂的社会还没给我冷酷的教诲;我的双手仍握着笔,而未曾有生活的风霜和磨砺;我的秉性仍浮躁偏激,离沉稳深邃的品格还相差甚远;我仍然生活在父辈奋斗而来的生活中,而缺乏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的能力。
"成人"有"德才兼备的人"之义(取自《论语·宪问》:"子路 问成人,子曰:'若 臧武仲之知, 公绰 之不欲, 卞庄子之勇, 冉求之艺,文之以礼乐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'"),我大概还差得很远。
"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"
然而来者又如何呢?
我一直坚信,自己的人生会在未来的某个出人意料时间点迎来突然的终结。于是现在想来,所有的苦难和欢乐,都会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化为乌有,那便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,而我所能做的,不过是在人生即将迎来结束的那一刹那,能够没有遗憾地安详离去。
年将十八,十八未成。
(如今我愈发觉得身边的人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,而我还差得很远,所以十分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。)